資本配置不是賭注,而是長期思維的練習
很多人以為投資就是選對股票、算準時機。但真正的資本配置,其實是在訓練如何面對不確定性,如何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做出合理判斷。我們用實際案例拆解這些決策背後的邏輯。
查看2025秋季課程
從2018年開始,我們做了一些實驗
最初只是想記錄一些投資決策的思考過程,後來發現這些筆記對朋友很有幫助
開始記錄投資決策日誌
當時台股處於震盪期,我開始寫投資筆記,不是為了分享,只是想搞清楚自己為什麼做某個決定。後來這些筆記變成朋友間的討論素材。
疫情期間的線上討論會
疫情讓大家待在家裡,我們開始每週線上聊聊市場變化。沒有PPT,就是討論一些實際案例。參與的人越來越多,有些人說這種討論比看新聞更有幫助。
整理成系統化內容
幾位朋友建議把這些討論整理成課程。我們花了半年時間,把過去的案例和思考框架整理出來。不是要教人賺錢,而是分享如何分析問題。
與台南地區企業主合作
開始為一些中小企業主提供資本配置諮詢。這些老闆關心的不是短期投資報酬,而是如何為公司的未來做準備。這讓我們更清楚實務需求。
持續優化教學內容
今年我們把重點放在案例更新和問題討論。市場一直在變,但思考方式可以保持一致。我們希望參與者能學會自己分析,而不是依賴別人的建議。


我們的教學方式比較不一樣
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市場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。我們提供的是分析問題的方法,讓你在面對新情況時知道該從哪些角度思考。
課程內容主要圍繞真實案例。比如某家科技公司面臨轉型、某個產業週期變化、或是政策改變對市場的影響。我們會討論不同角度的看法,然後回頭檢視當初的判斷對不對。
用真實案例而不是理論
我們不會花時間講教科書內容。每次討論都基於實際發生的事件,你可以看到決策過程和後續結果。
小組討論取代單向授課
你會跟其他參與者一起分析問題。有些人來自製造業、有些做貿易、有些在金融業,不同背景的觀點很有價值。
持續追蹤和更新
我們會回頭檢視之前討論過的案例,看看市場如何發展。這種反饋幫助大家調整思考框架。
參與者來自不同領域
有些人在製造業工作、有些經營貿易公司、也有科技業的工程師。大家的共通點是想了解如何更理性地看待投資決策。

傳統製造業老闆
經營精密零件工廠,想了解如何為公司未來做資金規劃。參加討論後,對產業循環和現金流管理有了新的認識。

進出口貿易主管
每天面對匯率變化和國際市場波動。透過案例討論,學會用更系統化的方式評估風險和機會。
科技業工程師
原本只把投資當作理財工具,後來發現產業分析和技術背景可以結合。現在會主動關注科技產業的資本動向。

林建宏
資本配置研究員
2010年開始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資本運用模式。過去十年在南部地區與多家製造業、貿易商合作,幫助他們重新思考資金配置策略。我不是投資顧問,而是從產業角度看資本流動。
我相信好的投資決策來自於對產業的理解,而不是對市場的預測。這些年看過太多企業因為不了解資本配置而錯過機會,也看過一些公司用穩健的思維度過困難時期。
了解更多